欢迎访问中国普法网

中国普法网

中国普法网 > 劳动纠纷 >

本案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应从何时重新计算

www.sczycpa.com 2025-08-19 劳动纠纷


[案情]


原告马某,女,1973年6月出生,汉族,工人,住址:某行中心分理处家属楼。


原告张某,女,1977年3月出生,汉族,工人,住址同上。


被告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住址:某街59号。


负责人郑某,行长。


1993年1月十日,被告组建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房产信贷部,系被告所属营业单位。
1994年9月,二原告与被告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
1997年12月5日,被告将房产信贷部变更为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中心分理处,二原告在该中心分理处从事政策性房改金融业务工作。
1999年1月,被告以从事政策性房改金融业务职员限额四人为由,停止原告工作。二原告薪资发至1999年1月,马某月薪资519元,张某月薪资509元。二原告以被告擅自终止劳动合同,于1999年1月12日向汝南县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该委于1999年7月15日作出2号仲裁裁决,结论是:汝南农行中心分理处支付二原告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并补发薪资,安排上岗工作。
1999年8月18日,二原告依据生效裁决,向汝南县人民法院申请实行。因为仲裁裁决书所列被诉人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中心分理处不拥有法人资格,汝南县人民法院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之规定,于1999年9月13日作出汝民初字第02号民事裁定,不予立案实行。之后,二原告多次需要汝南县劳动仲裁委员会给予解决无果。
2002年1月14日,二原告向汝南县劳动仲裁委员会第三申请劳动仲裁,汝南县劳动仲裁委员会以


二原告的二次仲裁申请超越60日的仲裁期限为由,于2002年1月15日作出了《不予受理公告书》。二原告依据《不予受理公告书》,于2002年1月28日向汝南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为其补缴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证金,补发1999年2月至1999年7月的薪资。


被告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辩称,原、被告签订劳动合同属实;二原告第二次申请劳动仲裁已超越60日的仲裁期限,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也已超越二年的诉讼时效;应驳回二原告的诉讼请求。


[审判]


汝南县人民法院审理觉得:原、被告签订的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为有效合同。被告擅自终止合同,系违约行为。劳动争议发生后,二原告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准时申请了劳动仲裁,因为该仲裁裁决书的被诉人为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中心分理处,不拥有法人资格,法院不予立案实行,二原告应依据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书提起民事诉讼,或申请仲裁委纠正错误。

劳动纠纷咨询
劳动纠纷律师
热门城市
安徽律师 北京律师 北海律师 长春律师 长沙律师 成都律师 大连律师 东莞律师 大理律师 福建律师 福州律师 广东律师 广西律师 贵州律师 贵阳律师 广州律师 河北律师 河南律师 湖北律师 湖南律师 海南律师 合肥律师 杭州律师 吉林律师 江苏律师 江西律师 昆明律师 辽宁律师 兰州律师 宁夏律师 南京律师 南宁律师 青海律师 上海律师 山西律师 山东律师 四川律师 陕西律师 沈阳律师 苏州律师 深圳律师 天津律师 唐山律师 无锡律师 威海律师 武汉律师 厦门律师 西安律师 云南律师